今年3月开始,拼多多先是被海外媒体指责其购物APP涉嫌侵犯用户隐私,随后谷歌将拼多多手机APP下架Play Store。
就在人们还在为这件事争论不休的时候,拼多多官方自营店上线不到半天就被迫关门。 店家发起了“只退不换”的报复。
各种争议和争议接二连三地出现,关于拼多多的负面舆论进一步蔓延,频频上热搜。 一波起伏,一波又一波。 这是人人推的墙还是拼多多内部运营真的有很多问题?
1、炸店风波的背后是平台生态平衡的崩溃
3月23日,拼多多自营店“多多福利会”上线新品,但很快就有大量人恶意下单并发起“只退不换”。 这让多多福利社仓促关店,从上线到关店的过程只用了4个小时。
但对商店的轰炸并没有就此停止。 随后的一周,拼多多旗下多家品牌旗舰店也遭遇了同样的恶意订单攻击,导致不少店铺被炸的商家损失惨重。 据相关报道,拼多多将就这一恶意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上诉。
拼多多“深店”危机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酝酿已久的内部问题的爆发。
在发展初期,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让很多商家赚了很多钱,但同时也让很多消费者买到了不满意的产品。
电商购物场景的核心是创造交易,通过感官体验激发用户购买欲望。 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更有动力下单。 为此,在经历了最初的“低价”策略后,拼多多开始想要提升用户体验,以期进一步提升平台交易量。
2021年,拼多多调整了商户运营规则,为消费者推出“只退不换”的售后服务。 简单来说拼多多运营,当用户提出“只退”请求时,平台一般支持用户不退货,同时退货款,导致卖家赔钱并支付相应的罚款。
根据目前电商平台交易规定,除少数品类外,大部分商品都会提供“7天无理由退货”路径。 这样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避免因网购而买错商品。 但通常,退货和退款是同时发生的。
在拼多多平台上,消费者因售后问题与商家沟通时,聊天界面会自动弹出“仅可退款”链接。 也是商家意见最多的一步。 他们认为这是拼多多的“故意诱导”。
这条规则推出后,出现了一批利用拼多多审核漏洞的“白嫖党”。 比如他们购买商品后会坚持认为存在质量问题,坚持只退货,商家拒绝后申请平台介入。 这时,拼多多往往会同意申请,直接退还货款。
在入驻拼多多的商家中,中小商家占比巨大。 少数头部品牌商户可能会忽略“只退不换”行为带来的损失,但很多中小商户却承受不起。
这也让平台上的一些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因此,如果长期通过损害商家权益来达到留住消费者的目的,平台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在天平倒向一边后崩塌。
2、平台、消费者、商家应该是利益共同体
“低价便宜”的平台定位是拼多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拼多多营销的核心一直是围绕消费者的流量逻辑。
这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作为电商平台,拼多多是交易双方的中间环节。 如果平台的游戏规则完全偏向消费者,势必会损害商家的利益。 虽然我们了解到,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确实很艰难,尤其是在短视频电商的入侵下,拼多多、阿里等传统电商平台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电子商务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没有消费者,没有商家,平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大量的活跃用户可以刺激更多商家入驻平台; 拥有足够数量的优质商家的电商平台,也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用户。 平台、消费者和商家可以建立利益的良性循环。
因此,拼多多在平台运营过程中,不宜让商家疲于奔命。 与此同时,短视频电商平台也一直盯上了中小企业的抢夺。 目前,快手和抖音不仅降低了中小企业入驻保证金,还提供流量补贴、运营指导等优惠政策。
从目前矛盾升级的态势来看,“拆店”事件给拼多多内外带来的压力,短期内恐怕无法消散。 在引发舆论的关注和热度之后,拼多多的经营环境也被公之于众。
事件最终会平息。 希望这次“毁店”事件促使拼多多重新审视平台规则和商家服务,进而做出一些改进和调整,以缓和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另一方面,如今的拼多多平台上,确实存在很多以次充好的产品。 中小企业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质量好、价格实惠的产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业务能够继续下去。
现在以拼多多的体量,完全可以改变野蛮生长的方向,在规范电商行业规则方面做出表率和引导。
3、利润和利润双增,但资本市场不买账
平心而论,拼多多确实创造了很多商业奇迹。 走出阿里和京东差距的一条出路已经出现,抢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即便是现在,拼多多的GMV也已经超越了京东。 那么,到目前为止,拼多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过去这么多年,拼多多成功激发了三四线城市和很多农村小镇的消费潜力。 但在今天,即便是下沉市场的增长速度,也无法与之前相提并论。
从拼多多此前发布的2022财年报告来看拼多多运营,虽然拼多多仍保持着可观的营收表现和盈利能力,但其Q4增速明显放缓。
拼多多四季度营收398亿元,低于预期的419亿元。 四季度是电商平台最好的旺季,双十一、双十二刺激消费接力狂欢。 不过拼多多本季度的表现是营收增速环比下滑。 商品销售收入为582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8170万元下降29%。
电子商务业务的核心数据是GMV。 四季度,拼多多的GMV增速仍高于整体市场,但与市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拼多多月活跃用户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截至2021年底,月活跃用户数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个月,京东高调推出“百亿补贴”。 比如在京东百亿补贴下,版售价为4919元,而在拼多多上售价为5299元。 拼多多曾经引以为豪的百亿补贴战略受到威胁。
与拼多多一样,京东也已经将百亿补贴作为日常优惠活动进行运营。 此外,京东的售后服务质量和物流体验一直优于拼多多。 如果失去低价优势,拼多多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与此同时,阿里还将价格力列为2023年的重要战略之一,显然,阿里和京东已主动发起“反击”,遏制拼多多的持续增长。
2022财年,拼多多全年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38%; 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305%。 虽然增长不再像以前那样迅猛,但拼多多的盈利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交出营收和净利润双倍的成绩单后,拼多多美股盘前跌幅超过16%。
或许可以证明,即使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也不能忽视增速放缓和短视频电商的威胁以及来自传统电商更激烈的竞争。 从拼多多高昂的销售费用可以看出:2022年,拼多多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87亿元,同比增长26%。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营收首次不及市场预期。 在公布并不令投资者满意的财报的同时,又一则负面消息发生,那就是谷歌将拼多多从其应用商店下架。 知名杀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的研究人员证实,拼多多的安装程序中含有恶意代码,不仅会破坏用户的手机系统,还极有可能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海外市场,拼多多APP“恶意代码”事件已经结束,相关APP尚未恢复谷歌商户,未来可能影响特木的持续布局。
拼多多因自身内控不足引发的种种矛盾事件,也折射出在电商流量红利消失的背景下,拼多多在运营层面问题不断。 如今,拼多多薄弱环节频频爆出,也让资本市场重新审视拼多多的估值。
看不见的隐患才是最大的风险。 这也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完全解释潜在的风险,往往是在暴露之后才被发现。 正因如此,拼多多才是应对接二连三的冲突稳定市场情绪的关键,否则未来可能会因为市场波动本身而引发更大的问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