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超奇网“御见栏目”
回顾刚刚结束的聚划算99高性价比盛典,聚划算从9月初开始就运用多种组合拳营销手法造势,其造势不亚于淘宝双12。
聚划算之所以下大力气再造节日,相信是因为随着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平台的猛烈崛起,聚划算逐渐落伍,甚至一度成为社交崛起下的背景板。电子商务。.
阿里姗姗来迟地意识到下沉市场对于未来快速增长的重要性拼多多引流,但此时的江湖不再是聚划算的天下。因此,作为淘宝和天猫最重要的营销阵地,聚划算重新被赋予了进入下沉市场、吸引新客户、扩大库存的重任。
从聚划算推出的百亿补贴可以看出,“打不过就加入”是聚划算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聚划算在与拼多多等其他社交电商的对抗过程中,也必须面对自身方向的问题。
聚划算急需收复失地
聚划算于2010年3月推出拼多多引流,至今已走过近十年。聚划算在发展初期,背靠淘宝流量的核心入口和分组模式的开创性和高性价比,在电商1.0时代大放异彩。市场实现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稳坐国内团购网站榜首。
早期的快速扩张,让聚划算无限火爆。高达2000亿GMV的成绩确实了不起,但这种赢的态度只维持了几年。正是因为当时阿里和京东打得火热,阿里在聚划算尝到了胜利的甜头,于是想到了追逐胜利,把聚划算打造成“消费升级”板块,全面瞄准京东打压,意在提高产品质量,掠夺京东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策略下,聚划算也失去了原本对性价比和“团购”的重视。在随之而来的“千团大战”的艰难时刻,聚划算在价格上失去了竞争力,面对众多团购网站成功“抢走”了消费者。于是,用户不断减少、流失的聚划算在阿里淘生态中失宠,2016年并入天猫。
就在阿里淘生态开始着眼于“消费升级”的同时,社交电商正在逐渐占领广阔的下沉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拼多多。
过去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放缓,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和收入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而聚划算却失去了垂直面对下沉市场的最佳机会。
从阿里巴巴的商业帝国来看,包括支付业务、吃喝玩乐、软硬件、企业服务、海外业务等等。数据显示,阿里巴巴70%的收入结构来自天猫、淘宝、盒马等成熟的自营业务。2020年自营业务增速受京东、拼多多挤压,同比增速下滑,净增长仅3%。
2022年第二季度,阿里实现营业收入2055.5亿元,同比下降0.1%,为201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期净利润为226.6亿元,同比减少近一半年。
这是因为阿里淘系陷入了四面楚歌:价格敏感的用户被拼多多抢走;对质量和售后质量要求较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京东;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用户在直播。火爆品之下,被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瓜分。
具体业务方面,淘电商收入占阿里集团总收入的近70%,是公司最重要的现金流业务。如今,淘宝的整体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亿,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这不得不让阿里也承受着更重的业绩应收压力。2021年ROE为6.54%,同比下降62.8%,为历年最大降幅。2022年一季度将继续下滑,与行业平均距离缩小。
当用户数达到顶峰时,淘系的盈利能力下降。也就是说,规模竞争已经转向存量竞争,阿里不得不重新审视聚划算的战略定位。
为了重新定义聚划算,阿里巴巴的数字运营、服饰运营等团队都回到聚划算,将“天天特价”和“淘抢”与聚划算合并,归入大聚划算事业部。
从拼多多的成功中,阿里终于意识到,价格永远是年轻人最敏感的武器,他们在购物时更注重性价比,于是聚划算用百亿补贴来制造低价。2019年底起,百亿补贴计划正式启动,福利常态化。
与此同时,拼多多的补贴范围正逐渐从补贴金额较高的家电数码品类转向民生产品,SKU扩大到5万多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拼多多也在“消费升级”。跌倒在路上。
再次扭动方向盘划算,能否顺利逆袭?暂时不要忘记,聚划算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也有大量的淘宝商家对聚划算情有独钟。
聚划算商户的流量和成本困境
对于淘宝和天猫上的大量商家来说,在选择聚划算商家参加活动时,尤其是低级别的中小商户,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不符合聚划算的活动报价规则,他们不会享受流量。分销,如果硬着头皮参与,利润太低的负担也可能难以承受。
因此,一方面,商家为了不失去性价比的有利营销平台,为了提高店铺的好评率,一次次压压商品价格。也就是说,一些商店为了赢得最优惠的价格而提供他们根本无法承受的价格。所以我们只能在库存、活动时长、活动人数等方面做一些小技巧。
如果没有实际的折扣,聚划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丧失。各种假的优惠套路,说服了一群原本热衷于聚划算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聚划算已经成为天猫、淘宝店铺不可或缺的流量渠道,以至于不少运营商都将聚划算作为一种常规的运营方式。部分门店的聚会常态化和高性价比活动也增加了门店的运营成本。
目前,对于聚划算来说,其运营的本质应该离不开帮助商家把业务落地。以价格战打破市场只是竞争的必要手段。需要为更多的商家带来更多的流量。是聚划算经营的最终目的。
现在阿里也在为聚划算造势,希望卷土重来。阿里在高额流量成本的压力下,实现了商家的低迷。
前年以来,聚划算陆续减轻商家的成本负担,取消了“价格保险”、“参与保险”等收费项目,一些付费商家常用的营销工具也逐渐免费使用,但对于需要烧钱的流量在成本上,这些收费项目只是一小部分,只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虽然聚划算在淘宝生态中被定位为营销平台,但其实它的作用与淘宝的主推直通车渠道非常相似,都是为促进转化而生的。淘宝、天猫的高流量成本现状并非“天冷”,简单粗暴的降费、降低开店门槛很难解决。
但对于寂寞了几年的聚划算来说,要靠商家资源抢占下沉市场是很难的。在下沉市场被各大社交电商平台疯狂占领的今天,聚划算又缺乏社交流量池的加持,未来能否规模稳定品牌、用户、订单都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抢占竞争对手已经形成的市场。
聚划算目前的商户数量过多,导致任何营销渠道都出现了严重的内卷化。同样的产品,拼多多的价格普遍低于淘宝和天猫,这已经成为常态。
面对拼多多,聚划算只能在平台保障和售后能力方面取胜,但拼多多在这些软实力上也在不断增强。聚划算对拼多多的攻击,拼多多未必在意。
事实上,目前聚划算参加活动的门店同质化非常严重。这导致企业在必须打的内卷战争中做出各种小动作。
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拍下聚划算产品后,商家延迟发货,也有消费者表示遇到假货。对此,商家通常不断地搪塞消费者,目的是让消费者失去耐心,主动退款。本质是对流量的渴求,也是高成本运营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目前,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远未停止,而专注于前者的聚划算、百亿补贴也注定要拉长战线。在这场下沉市场的持久战下,一些商家在聚划算活动中的不良习惯也必须得到解决。虚假促销只会将用户推向竞争对手。
因此,在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聚划算不仅可以聚焦顶级商户,还可以利用流量大批量扶持中腰商户,尤其是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品牌。
结语
虽然淘宝和天猫的用户和流量因为下沉市场的重新聚焦而开始快速增长,但这些流量能分流到聚划算多少,仍然是一个需要时间验证的问题。电商竞争从来都不是一城一池、短期爆发力的问题,而是耐力,以及能否在更长时期内不断迭代成为更具竞争力的组织。
整体来看,聚划算需要兼顾商家和用户双方的利益,才能实现“质量增长”,这不仅是意愿问题,更是能力问题。聚划算背后是整个阿里,再加上阿里经济整体实力的支撑,相信聚划算的下沉路不会那么艰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