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其中,影响学习和生活。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严格控制短视频,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 排马
“
作者|早安妈妈
来源 | 妈妈手册(ID:)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直言不讳”的小鬼。
前几天,我带着丹丹和他的小表弟浩浩一起吃饭。上桌不到十分钟,昊昊就被邻桌看短视频的小哥给吸引住了。
还没开始吃饭,他就一个人跑到弟弟身边,盯着手机屏幕。
然后他开始非常激动地说:
“靠!这东西太好了!”
“我也看到了,这家伙就是个傻子,太好笑了”
“真是被这老六服气了,TM总是丑的”
……
你能想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陌生人身边喋喋不休,眼睛盯着对方的手机屏幕,丝毫没有察觉到不对劲
被妈妈抱回座位后,昊昊随手夹了两口菜,马上向妈妈要了手机,开始自己看短视频。
直到我们吃完饭分手,他才抬起头。
1个
为什么短视频会让人上瘾?
我知道像浩浩这样的孩子一定有很多。
基本上给他们一个手机,一个平板,他们就能安静一下午。
尤其是看短视频的时候,不仅不吵不闹,不吃饭,有时甚至忘记上厕所。
不仅仅是孩子,我的同事,包括我80岁的奶奶,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沉迷于短视频的海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短视频会让人上瘾?
曾经和同事做过两个小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招募了儿童、祖母、女同事和男同事,每人观看了 20 个视频。
发现这20个视频的内容重叠率几乎为0,而且没有一个属于同一类型。
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找了 10 个人短视频,在聊天的过程中刻意谈论了某个内容。晚上看短视频的时候,有八个人成功看完了同样内容的视频。
而且,如果我们使用某宝搜索商品,在看短视频的时候,还会不时弹出类似商品的广告。
不得不感叹,大数据的强大力量……
而这正是短视频“大数据算法”的“魅力”所在。
短视频之所以能够抓住大家的胃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利用大数据算法,反复不间断地推送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刷的视频类型都不一样。
正是因为有这种“随心所欲”算法的存在,我们才会轻而易举地不断获得幸福。
即使是意志坚强的成年人也很容易上瘾,几个小时都无法放下手机。
孩子们更自然地无法抗拒诱惑。
2个
沉迷短视频后
大脑有什么变化
曾听身边的医生朋友称短视频为“多巴胺陷阱”。
问其故。
他们表示,短视频让人心旷神怡的根本原因在于:
它可以不间断地刺激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产生兴奋、愉悦和快乐的感觉。
有了“大数据算法”,短视频会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你面前,那么大脑接收到的快乐感也必然会不断上升。
在这种持续高强度的刺激下,大脑会分泌过多的多巴胺。
长此以往,大脑对信息反应的容忍度值会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我们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来维持“快感”。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接触短视频后,会很快上瘾,然后每天结束的时间越来越难以控制。
更可怕的是,由于大脑对信息反应的容忍度提高,孩子离开手机接触其他玩具、书籍、项目时,将很难产生兴趣。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玩手机时间长的孩子,让他玩玩具,带他出去玩,他们甚至会觉得交朋友没意思。
此外,西雅图的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还比较了健康生活的孩子和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的大脑,发现:
如果您的孩子有睡前看视频的习惯,对大脑的伤害会更加严重。
睡前看短视频会让孩子的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以至于有一段时间难以入睡。
长此以往,睡眠不足的孩子会精神萎靡,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学习状况会越来越差。
3个
受虐儿童
后来发生了什么?
早在《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上网情况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部分未成年网民可能存在过度上网行为。
数据显示:
可见,现代儿童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的时间越来越长。
那么这些喜欢短视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
我觉得《少年派》里的林妙妙就是最好的例子。
自从接触到短视频,在林妙妙眼里,未来的工作就只有一个:成为网红。
在她眼里,当网红既有趣又免于学校考试。不仅可以拥有大量粉丝,还可以快速轻松赚钱。
沉迷于网络世界,她开始逃课,欺骗父母,放弃高考,每天穿着怪异的衣服,在网上直播,没人听她的劝告。
如果放弃学习,孩子再聪明,也只会成为没有内在的空壳;如果他缺乏正确的是非认知,他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
网络世界就像绚烂的烟花,美丽,短暂,甚至根本无法把握。
短视频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仅体现在身体发育上,更在孩子树立人生观的最关键时期,设置了障碍。
孩子一旦不能克服障碍,他的人生就很可能改变方向,误入歧途。
所以希望家长们,谨记以下危害,不要再把孩子沉迷短视频当成小事。
提高警惕性,发挥好孩子的监督作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4个
跳出“陷阱”
必须做更多这些事情
想让孩子不再对手机着迷,只有一个建议:减少孩子接触短视频的机会。
如果再补充一句,那就是: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看短视频。
对于自控力较弱,大脑、心智、是非观念还不成熟的孩子,我们不要试图通过笼统的原则去劝说孩子如何学会自控。
在错误的时间,少接触才是最好的方式。
希望今天“围观”的所有家长,回家后都能做到以下几点,以免孩子掉进短视频的“陷阱”。
看完今天的文章,希望家长们引以为戒,帮助孩子走出短视频的“陷阱”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