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教授撰文《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熊璋教授认为,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是教育数字化战略成败的关键。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数字化战略关乎“两个大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内发展看,中国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国际格局看,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提示我们,中国从教育大国进步到教育强国就是“两个大局”的重要部分。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从跟随、同步走向第一梯队,走向引领发展的位置,充分展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教育数字化战略能够高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目前处在一个“在线”的社会,许多政治、经济、教育行为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质教育,应该与教育的现代化、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数字素养与技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一种必备素养和技能。学校一定要成为数字素养教育和信息科技课程的主阵地,学生不仅要在传统的物理空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在数字空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在传统的物理空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也要在数字空间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
教育数字化战略在教育治理、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三个不同层级都是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抓手。教育治理的高质量提升需要全体教育领域的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教学模式的创新升级需要各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充分利用数字科学与技术;课程内容的变化体现在2018年普通高中新课标中修订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增加了“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全社会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创新教育模式,还是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都要求各科教师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教师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有4个核心维度: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意识是指内化的信息敏感性,面对爆炸式无序的信息来源,能够主动筛选信息、辨明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发现和利用积极、真实、准确的数字信息,提升效率,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协同学习和工作中,教师要学会分享真实、科学、有效的数据,主动维护数据的安全。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的思维,而是一种人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该学习面对真实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主动抽象问题、分解问题、构造解决问题的模型和算法,善用迭代和优化并形成高效解决同类问题的范式,例如,数据的组织与结构、时空的平衡和串并的转换、模拟、仿真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要求教师积极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广泛的数字化工具、泛在的数字化平台开展探索创新。教师不仅要借助数字化资源、工具、平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生活的幸福感,而且要将它们作为探索和创新的基础,不断养成探索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工具、平台确立探索和创新的目标、设计探索和创新的路线、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交流探索和创新的成果,逐步形成探索和创新的意识、积累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储备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在信息社会环境和数字空间的延伸,包括数字社会伦理与道德观。即使在数字环境中科技,教师也应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对法律的敬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保持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在各种数字场景扬善除恶,积极维护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秩序和生态。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养成和提升是对全体教师的要求科技,各科教师在开展本学科教学活动时,数字素养与技能同样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规划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调教师的“双核要素”就是适应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发展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学科能力。因此,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是教育数字化战略成败的关键。(作者熊璋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 END —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