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和嵌入性迎合了网络年轻受众的社交需求,短视频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他和他的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很容易受到网络内容的影响。 14岁少女哲哲模仿短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的自制爆米花视频,爆炸身亡。 迫于舆论压力,“办公室小野”停止更新,但短视频与青少年的关系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短视频; 青少年; 媒体素养; 媒体依赖
近年来,上网看短视频已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常做的事情,而且短视频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很多未成年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效仿。 2019年8月22日,山东省枣庄市14岁女孩哲哲和邻居13岁女孩小玉模仿用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 哲伤重而亡。 此事随后引爆网络,不少人将矛头指向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和视频平台。 据成都商报报道,“办公室小爷”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美食视频博主之一。 迫于舆论压力,“办公室小野”删除了2017年发布的视频,但短视频对年轻人的负面影响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1、短视频:大众传播的新生力量,年轻人追捧的信息传播利器
短视频就是短视频,有15秒、1分钟、3分钟到5分钟的视频。 短视频是一种主要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剪辑,并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衔接的新型视频形式。 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体,更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表达和交流需求,满足人们展示和分享的需求。
《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 [1] 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和嵌入性迎合了年轻受众的线上社交需求,短视频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根据短视频的相关用户画像,目前短视频用户以年轻人为主。 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中青少年所占比例最高。 群体占总数的26%,其中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一直”看短视频,“一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 [2] 短视频在为年轻人提供多元化信息的同时,由于年轻人涉世不深,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他们也很容易受到网络内容的影响,并且他们经常“单向”吸收网络内容。 平台本身缺乏监管,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治理与引导。
二、短视频对青少年成长和生活的积极影响
(1) 短视频的大众传播功能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促进了社会知识和信息的良性循环
Web 2.0 时代彻底改变了媒体形式。 短视频在短短几年间风头正劲,凭借着人气和社交性收获了大量用户。 尤其是短视频内容丰富,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 同样是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增长知识、发展技能,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叙事形式不仅会更吸引年轻人,也会大大提高年轻人在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效率。 因此,短视频平台等优质内容可以成为很多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同时,短视频也为弥补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短板提供了契机。 青少年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欠发达地区难以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填补知识缺口,降低知识获取成本。 例如,中国科学院新媒体团队“中国科学院之声”开通抖音号,发布生动有趣的科研一线知识短视频,取得了良好的大众传播效果效果,吸引了很多年轻粉丝。
(2) 低门槛的短视频平台赋予年轻人更多表达自我的权利,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和社交需求
互联网的草根性和无界性也体现在短视频上。 短视频以UGC(User )为主要内容供给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短视频的制作者。 青年用户群体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视频创作者和分享者; 另一个是短视频用户,或者消费者。 前者创作短视频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享受分享的乐趣,同时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
年轻短视频创作者创作的短视频内容更符合年轻用户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情感需求,能够充分释放年轻人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表现欲望,更能满足他们在线虚实相生的需求世界。 双重需求,以及他们的创造性和社交需求。 青少年也在短视频的分享互动中不断积累社会资本,展现个性,建立虚拟社交关系,获得社交满足感。 可以说,短视频给了青少年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
三、从成瘾到模仿,负面信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认为,“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模仿在人格的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 青少年处于人格形成和社会化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影响。 由于短视频传播和制作的门槛低、成本低,低俗低俗的内容层出不穷,极易误导青少年。 有的视频甚至涉及高危动作和怪异表情,导致青少年冒风险模仿,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一)海量信息洪流中的媒体依赖
媒介依赖是指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无法自拔的一种社会病态现象。 [4] 短视频具有大众化、多媒体化的特点,音视频的表现形式极具感染力和轻松愉悦的视觉刺激。 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有限,青少年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沉迷于碎片化的娱乐活动。 他们把本该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当成了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沉醉在短视频带来的娱乐中。 “准社交”的满足回避了真实的社交,长此以往,养成了孤独自闭的社交性格,习惯性地从媒体中寻求价值和行为认同,造成媒体依赖。
(二)低俗泛娱乐内容侵蚀主流价值观
短视频虽然信息量巨大,但由于草根特性,其内容参差不齐。 大多靠新奇、刺激、低俗、娱乐等内容来抢夺观众眼球。 优劣难辨,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盲目从众模仿造成实际危害
从抖音平台的内容制作流程来看,短视频多以UGC模仿传播效果来评价其热度,但盲目模仿会对青少年造成直接的心理或生理伤害。 一是在网络集群的引导和暗示下,年轻人为了获得归属感和团结感,会盲目跟从大众,特别是作为粉丝群体的非理性群体行为,导致失范; 在缺乏辨别能力和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模仿一些危险的职业动作或正确或错误的模仿,容易对身体造成直接伤害。
(四)消费主义培养受众的商品理论认知
短视频作为信息产业的一种商业形式,充斥着大量的消费信息和物质至上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下,参与其中的年轻人会过早地被商业和消费价值观所引导,成为被消费的商品,被出卖注意力接受广告。 同时,他们接受了视频中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将物质的东西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形成畸形的价值观,成为资本的奴隶。
(5) 个性化推荐引致青少年信息茧
美国学者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指出,观众只关注自己选择的事物和令自己快乐的领域,久而久之就会像蚕茧一样把自己禁锢在“茧房”里。 目前,大部分短视频平台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算法推荐推送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茧的形成。 对于青少年来说,信息茧不仅会限制他们自身的知识广度和视野,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健康。 陷入信息茧,拒绝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会使青少年对公共问题漠不关心,回避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削弱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长期处于信息茧中,会进一步强化错误的心理、错误的思维、错误的价值观。 容易产生狭隘的眼光、偏执的自负、盲目信仰和盲从,滋生了青少年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个体正常的社会化进程。
四、多管齐下治理短视频制播乱象
目前,短视频作为一种流行的传播媒介,仍然存在诸多劣势,而年轻化的用户进一步放大了这些劣势的负面影响。 “ Ono”的停摆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找出现象的根源。 201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短视频的治理力度,相关短视频平台也出台了各项整改措施。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将迎来新的发展浪潮。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发展,网络用户的主体之一,主流媒体、平台、行业、个人应该共同规范短视频。 市场。
(一)主流媒体:自觉成为短视频领域的价值标杆
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在凝聚共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流媒体应主动使用短视频传播方式,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利用自身在传播内容质量和深度上的优势,改变传播声音、丰富传播内容、增强亲近度等。获得短视频用户的喜爱。 注意力让优质内容和思想内核通过“国民流量”广泛传播,强化行业舆论引导作用,树立行业内容创新标杆。 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频道设立短视频平台,定期更新“祖国70周年”活动,传递核心价值观。 《新闻联播》也入驻了抖音和快手短视频平台。 一方面发挥主流媒体的公益作用,另一方面也为短视频行业带来清流短视频,优化内容市场,避免“泛娱乐化”。 “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余国明教授认为,主流媒体应主动出击,搭建普通表达者与精英表达者的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媒体生态[5],传播框架引导社交内容的产生向良性、积极、积极的表达互动。 在保证短视频满足普通表达者情感表达、参与协作、增加社会资本的同时,也要在质量上进行引导,呼吁全民监督短视频平台。
(2)行业:自律与他治的有机结合,保护特定人群
由于短视频行业恶性事件频发,短视频内容的监管成为短视频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南京大学杜俊飞教授认为,鉴于短视频对年轻人的影响,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短视频本身也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需要认识到其对年轻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社会责任。
根据美国学者格伯纳的文化涵化理论,大众传媒对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短视频对处于人格形成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影响很大,而短视频的内容也会对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短视频行业迫切需要对短视频中可能危害青少年的内容进行严格规范,出台保护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措施。 目前,13岁以下未成年人保护措施正在落地,抖音推出的“风险预警系统”和“时间管理系统”,快手推出的“家长管控模式”和未成年人过滤内容池,等等,都采取了保护年轻人的措施。 第一步。
2019年初,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规范规则》,进一步明确了短视频的内容传播要求。
(三)平台:认清本质,突出导向,严把控
随着短视频成为主流娱乐和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平台应该意识到短视频也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 它一方面是经济实体,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因此,平台方不应仅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更应利用短视频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遗产等,妥善处理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利益。 整顿短视频乱象,不是要打死他们,而是要合理利用短视频传播正面内容,教育公众,正确引导舆论。
作为短视频的直接管理者,平台也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制定更严格的内容管理规则。 它可以利用编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短视频内容进行检查和审查,并对涉及特定敏感图像或语音的短视频进行监控。 内容方面,通过建立用户投诉举报制度,提高审核效率,优化短视频内容,减少低俗内容外流,增加约束力,充分发挥平台自身的自净功能。 目前,短视频平台已经趋于饱和,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提升平台的竞争力。 因此,平台应通过良好的用户奖励机制,引导用户产出优质内容,忽视不良内容。
(四)个人:提高青少年个人媒体素养
所谓媒体素养,是指公众使用媒体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体资源的方法和态度、使用媒体资源的有效性和批判媒体的能力。 提高青少年的媒体素养是整顿短视频乱象的关键,而整顿短视频乱象的当务之急是提高青少年对媒体的认知能力、参与能力和适应能力。 目前,很多年轻人的媒体素养与他们使用媒体的能力还不匹配。 一方面,学校应开展媒体素养相关课程短视频,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 适当的呵护,而不是让它从网上找到心理归属。
总之,从社会环境到政策法规再到平台本身,短视频行业标准化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短视频行业未来都必然会越来越规范。 短视频作为新媒体时代兴起的一种媒体形式,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短视频,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让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助力年轻人茁壮成长。
参考:
[1] 2018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数据分析: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EB/OL].:.shtml.
[2] 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3]杜进. 交际视角下当今青少年礼仪文化教育缺失[J]. 新闻爱好者,2014(1):20-22.
[4] 百度百科[EB/OL]. fr=.
[5] 于国明:视频将在5G时代普及[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新闻,2019-05-15。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暂无评论内容